總是拖到最後才讀書,你是主動拖延還是被動拖延?
拖到太陽都下山示意圖,來自網路 拖到最後才要做事是許多人的通病,反正期限內能做完就好了。但奇怪的是,有些人拖到最後才做事,成果依然不錯,但有些人拖延後卻無法將事情做好,甚至因此喪失信心。這其中的差別到底在哪裡?不用急,先來做個小測驗: ( 要計算你中了幾個紫色、幾個黃色 喔!標題 「拖很久才要讀書」也要算。當然,前提是你要有拖延的情況才能玩這個遊戲,如果你根本不拖延,那就不用玩啦 ~ ) 如果中了愈多紫色,你傾向是個 「 主動拖延者 」 ﹔中了愈多黃色,你傾向是 「 被動拖延者 」。 這兩者有差嗎?不都是拖很久?當然有差,主動拖延和被動拖延雖然都是很會拖,但心態是完全不一樣的。 「 主動拖延者 」是計畫要拖延。他們喜愛在期限壓力下做事,所以故意把事情拖很久才做。期限壓力使他們更專注、更有效率,甚至喜愛趕底線的刺激感。在期限還很久時,他們會拖延時間,但當期限越來越近時,拖延的行為減少,開始努力完成任務,且不輕言放棄,就算辛苦熬夜也要完成目標。 主動拖延者對課業的信心較高,認為自己有能力學習,也 能取得不差的成果。但 萬一出了點意外導致成果相當差,可能損害自己的信心。 「 被動拖延者 」則是逃避式的拖延。在期限還很久時, 被動拖延者也認為等期限快到時再做可能更有效率,然而,真正期限快到時, 被動拖延者不像主動拖延者一樣開始努力衝刺,他們依然在拖延,甚至認為 「時間剩下不多了,我可能做不完 」、 「就算做得完成果也不會多好 」因而放棄任務。 被動拖延者對學業的信心是低落的,認為學業無法帶來成就感。 被動拖延者也知道拖延可能導致不良後果,但為何依然要拖延?以下是可能的原因: 1. 害怕面對失敗 面對不良後果時,可以解釋為 「我準備的時間不夠 」而非 「我的能力不夠 」,藉此保護自尊。這個答案聽起來或許一時難以接受,但這是大腦的保護機制。 2. 認為課業沒有用處 找不到課業與未來目標有何關聯,認為課業無用,對課業反感而拖延。 3. 難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