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是拖到最後才讀書,你是主動拖延還是被動拖延?

拖到太陽都下山示意圖,來自網路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拖到最後才要做事是許多人的通病,反正期限內能做完就好了。但奇怪的是,有些人拖到最後才做事,成果依然不錯,但有些人拖延後卻無法將事情做好,甚至因此喪失信心。這其中的差別到底在哪裡?不用急,先來做個小測驗:


要計算你中了幾個紫色、幾個黃色喔!標題「拖很久才要讀書」也要算。當然,前提是你要有拖延的情況才能玩這個遊戲,如果你根本不拖延,那就不用玩啦




如果中了愈多紫色,你傾向是個主動拖延者﹔中了愈多黃色,你傾向是被動拖延者」。


這兩者有差嗎?不都是拖很久?當然有差,主動拖延和被動拖延雖然都是很會拖,但心態是完全不一樣的。


主動拖延者」是計畫要拖延。他們喜愛在期限壓力下做事,所以故意把事情拖很久才做。期限壓力使他們更專注、更有效率,甚至喜愛趕底線的刺激感。在期限還很久時,他們會拖延時間,但當期限越來越近時,拖延的行為減少,開始努力完成任務,且不輕言放棄,就算辛苦熬夜也要完成目標。主動拖延者對課業的信心較高,認為自己有能力學習,也能取得不差的成果。但萬一出了點意外導致成果相當差,可能損害自己的信心。


被動拖延者」則是逃避式的拖延。在期限還很久時,被動拖延者也認為等期限快到時再做可能更有效率,然而,真正期限快到時,被動拖延者不像主動拖延者一樣開始努力衝刺,他們依然在拖延,甚至認為「時間剩下不多了,我可能做不完」、「就算做得完成果也不會多好」因而放棄任務。被動拖延者對學業的信心是低落的,認為學業無法帶來成就感。


被動拖延者也知道拖延可能導致不良後果,但為何依然要拖延?以下是可能的原因:


1.   害怕面對失敗

面對不良後果時,可以解釋為「我準備的時間不夠」而非「我的能力不夠」,藉此保護自尊。這個答案聽起來或許一時難以接受,但這是大腦的保護機制。

2.   認為課業沒有用處

找不到課業與未來目標有何關聯,認為課業無用,對課業反感而拖延。

3.   難以按規劃行事

知道訂時間表可以幫助管理時間,卻難以按表執行。


現在知道了主動拖延者被動拖延者拖延的原因,那麼對於兩者的拖延行為有何解呢?


主動拖延者管理行為的能力本來就不差,純粹是愛把事情排到很晚才做,因此要求主動拖延者把讀書時間往前排並執行,他們是可以做到的。


被動拖延者並非單純愛把時間往後排才拖延,他們是由於信心低落、缺乏成就感等心理因素,或是學習內容不符合興趣、缺乏動機等因素拖延。因此,教導被動拖延者排定時間表的同時,也要處理心理狀況,拖延才有可能改善。如何提升信心及成就感呢?可以將一個大目標切割為許多小目標,每完成一個小目標立即給自己獎勵(別讓達成目標和得到獎勵的時間間隔太久,否則獎勵會很無感),逐漸累積成就感。就算最後無法把所有小目標都完成,至少前幾個小目標都努力完成了,願意嘗試分割目標並實踐是需要勇氣的,別忘了給自己正面肯定。



留言

  1. 功課對未來本身就沒用 只因該死的教育制度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謝謝,有助於了解拖延背後動機的差異了,也提供好的解決辦法。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數學焦慮有解?討厭數學卻要學數學怎麼辦?

來聊聊企業實習是否真的值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