數學焦慮有解?討厭數學卻要學數學怎麼辦?


以前學數學的時候常常會懷疑,數學學到這麼複雜,生活中到底用不用得到啊?後來才發現,除了加減乘除和了解三角形的特性有用之外,其他還真的沒什麼用。加減乘除可以處理生活所需,而了解三角形的特性讓我們知道如何走近路。

除此之外大概就沒什麼用了(茶)。

但是很不幸的,我們每個人至少在高中職畢業以前,都必須學數學,甚至有些人到了大學,還是必須學數學相關科目(統計……微積分……諸如此類讓人頭疼的科目)。我現在也還在為統計奮鬥中,真的超討厭的。

為了有效率的學習數學、考好數學,達成脫離數學的目標,我找了十篇有關「數學焦慮」的文獻,檢視自己對學習數學的想法,順便稍微治療一下自己的數學焦慮。

以下是我對文獻們的統整,一起來看看文獻們說了些什麼吧


…………….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…我是分隔線……………………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
先來說明「數學焦慮」一詞。「數學焦慮」指的是碰到數學、想到數學時,出現的身心不舒服的狀況,甚至影響數學學習、考試的表現。數學焦慮屬於情境焦慮,非智力因素造成,而是從挫折經驗或來自學校、家長等各方壓力習得而來。

數學焦慮屬於「數學態度」的一種,「數學態度」指的是人對數學的看法,包含喜好度(喜歡、不喜歡、厭惡……)、情緒(恐懼、焦慮、無助、沒有自信……)、動機(為了興趣、為了考試、覺得是否有用……)等各種感受。

許多文獻指出,最能預測數學成就(通常就是指成績啦)的指標為「厭惡」,其次則是「焦慮」,可見減輕數學焦慮和恐懼是學習數學時相當重要的課題。

那麼,到底有什麼實際方法能減緩、甚至預防數學焦慮產生呢?以下有幾點建議。



對於剛開始接觸數學的小朋友:

1. 培養數學成績的同時,更重要的是培養良好的數學態度(對數學的動機、喜好度與低焦慮)

家中孩子上了小學,開始接觸作業和考試,如此的生活轉變對孩子和家長都是個考驗,家長難免會擔心小學階段的數學沒學好,將來學習複雜的數學時會更加困難,因此家長們多多少少會要求孩子們的成績。要注意,培養數學成績的同時,也要記得培養數學態度。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動機會隨著年級越高遞減文獻指出,小學生們通常從二年級開始討厭數學,而我也有聽說過小學生討厭數學大約是從三年級學分數開始,若加上家長對數學採取懲罰、批評的態度,孩子對數學的恐懼、厭惡程度也就越高。記得剛才提到最能預測數學成就的指標是「厭惡」嗎?顯然,對數學採取懲罰式教育並非長久之計。

那要對數學採取何種教育方式才能減少孩子對數學的負面想法呢?研究顯示,家長關心孩子課業的程度對成績有顯著影響,例如家長陪讀的時間、與孩子一起討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哪裡遇到困難等。另外,研究也提供了建議每天課後練習數學的時間,小學生每天至少需有30分鐘到一小時的課後練習,才能達到熟悉課業內容的程度,若少於30分鐘是不足夠的。


2. 別過度責備孩子的逃避。

遇到讓人恐懼、不舒服的情境會出現逃避行為,這是人類很正常的對負面情境的應對策略。不過家長最擔心的就是一旦開始逃避數學,便會出現跟不上課業的狀況,要趕緊與孩子找出學習遇到困難的原因。若只是對孩子說出逃避數學是對課業不負責任」的責備,卻沒有與孩子一起找出解決之道,恐怕只會造成孩子更多的恐懼和壓力,趕緊找出原因才是根本之道。

事實上,數學焦慮是個相當普遍的現象,不僅國內學生把數學名列最討厭、最困難的科目之一,世界各國的學生也都是如此。其中一篇文獻指出,台灣國三的學生當中,能掌握數學科內容的比例只有40%,而不喜愛數學的比例則接近60%。所以,當孩子出現逃避行為時,不必認為是自己的孩子特別不負責任而嚴厲責備,帶給自己和孩子過多的壓力。


3. 家長本身討厭數學,別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。

家庭具有楷模的作用,孩子的價值觀常常是從家庭中學習而來。若家長表現出對數學的厭惡、恐懼或逃避,容易讓孩子接收到「原來數學就是這麼困難又可怕啊」的訊息,影響孩子形成對數學的消極感受。所以,若您是個討厭數學的家長,恐怕要請您在孩子面前掩飾您對數學的恐懼了,在孩子面前對於各個科目表現出同樣正向的態度吧!

同樣的,若孩子在數學方面表現得不錯時,也別忘記適度給予讚美。身為孩子的重要他人,您的正面、負面回饋都會對孩子有巨大的影響,您的讚美和鼓勵也會成為孩子學習數學的動力的。


對於已經討厭數學的學生:

1.數學焦慮是可改變的。

數學焦慮是後天被制約而形成,可以透過再歸因、認知重建等方法被治療。減少數學焦慮不但使身心負擔減輕,學習起來也更有成果,不妨多試試找出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。


2. 人腦處理訊息的能力有限,花越多腦力在「厭惡」時,能拿來思考的腦力就越少。

因厭惡、焦慮、恐懼等因素影響數學方面的表現,這是腦力資源分配的問題,與智力無關。擁有100%的腦力資源可用,卻被情緒占用其中一部分,使得可用的腦力資源變少。因此,討厭數學的學生們想好好學習數學之前,先調整對數學的態度吧!努力調整之後雖然可能無法把厭惡等情緒歸零,但至少在學習時,已經拿回一大部分的腦力了。至於何時發洩對數學的負面情緒好呢?學習前提早發洩一番、學習後再來發洩一番,能有效率的學習數學又能發洩討厭數學情緒,兩項目標都達成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最後,結語就由我看完文獻們的心得出場:
數學是童年惡夢,成年後也還是個惡夢。唯有有效率的學好數學,才能早日脫離苦海呀......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洪秀珍、謝臥龍、駱慧文2015。科技大學女學生「數學領域認同」、「數學性別刻板」、「性別角色刻板」、「情境訊息」與「數學焦慮」之研究。科學與人文研究,33期,P30 – 54

余采蓉2012)。國小教師數學學習經驗、數學焦慮與數學迴避行為之研究。國民教育,524期, P97 – 107

陳義汶2007)。國中生數學焦慮及態度與數學課後補習之研究。臺南科大學報(人文管理),26_1期,P43 – 64

高誌忠2009。焦慮情境下認知負荷型態對國小六年級學童數學解題活動之影響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。

林獻堂2014。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參加數學科課外補習現況、數學焦慮與數學態度之研究。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。

王雅玲、秦爾聰2008。實施探究教學對學生數學焦慮的影響。台灣數學教師電子期刊,15期, P41 - 53+55

蔡文標2003。影響國小數學低成就學生數學成就的相關因素之研究。特殊教育學報,17期,P1 – 37

黃庭鍾、鄭玉亭、蔡桂芬2011。影響基隆地區國民中學九年級學生數學焦慮相關因素之研究。嶺東學報,30期,P183 – 206

李明璜、蔡文榮2017。數學能力分組教學對國中生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之影響。教育科學期刊 161期,P100 – 130

陳姿螢2018。學生對於數學教師教學看法與數學焦慮之關聯性-以PISA 2012臺灣學生為例。教育學誌,39期,P55 – 85

留言

  1. 我目前是個高一生...真的恨死數學了..每次在算數學都感到無比的厭煩..唉 😭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我是高二生,我不排斥數學,但數學很排斥我,很努力理解觀念但寫題目的時候頻頻遇到挫敗…讓我一直對數學有種恐懼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總是拖到最後才讀書,你是主動拖延還是被動拖延?

來聊聊企業實習是否真的值得